文史研究
史料档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史料档案  > 列表

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出席人员的考证

来源:延安革命纪念馆 浏览次数:7116

  姬乃军  姬  睿

  1942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文艺座谈会,参加会议的中央领导及文艺界知名人士100余人。本文将主要依据吴印咸拍摄的一幅“延安文艺座谈会”与会人员合影,就延安文艺座谈会出席人员予以考证。

  据《贺龙年谱》记载,当时担任八路军一二O师师长的贺龙(1942年5月13日起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司令员)出席了5月2日召开的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并发表了讲话。他还出席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于5月23日召开的第三次大会,并与毛泽东、朱德等同与会代表合影①(目前所见两幅会议代表合影照片,均无贺龙同志,是否还有另外的照片,待考)。

  出席会议的还有徐特立、傅钟、李卓然、周文(作家,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萧向荣(时任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八路军军政杂志》主编)、陈伯达(时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兼任毛泽东的学习秘书)、胡乔木(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并担任毛泽东的秘书)等。

  出席会议的知名人士分别来自中央研究院、中央党校、解放日报社、鲁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延安平剧研究院、部队艺术学校、青年艺术剧院、军委编译处、八路军120师战斗剧社、总政治部宣传部、延安电影团等单位。以下分别予以介绍。

  范文澜(1893—1969),历史学家。浙江绍兴人。1939年入党。1940年1月到延安。当时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

  艾思奇(1910—1966),哲学家。云南腾冲人。1935年入党。1937年10月到延安,曾任抗大教员。当时任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

  欧阳山,作家。湖北江陵人,生于1908年。1940入党。1941年到延安,任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主任、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1942年2月进入中央党校学习。

  草明(1913—2002),作家。广东顺德人。1940年入党。1941年到延安,任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特别研究员、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当时是欧阳山的夫人。

  刘雪苇,又名孙雪苇,作家。贵州郎岱人,生于1912年。曾任延安星期文艺学园副主任。当时任中央研究院特别研究员、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

  舒群(1913—1989),作家。原名李书堂,黑龙江哈尔滨人。1932年入党。曾任八路军总司令部随军记者。当时任《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

  丁浩川(1909—1961),教育家。河北完县人。1938年入党。曾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宣传部编审科长。当时任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解放日报社采访部部长。

  陈企霞(1913—1988),作家。浙江鄞县人。1933年入党。1940年到延安,任《中国青年》杂志编辑。当时任《解放日报》文艺副刊编辑。

  陈学昭(1906—1991),作家。浙江海宁人。原名陈淑英,又名陈淑章。当时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候补理事。同年底,调任《解放日报》副刊编辑。1945年入党。

  林默涵,文艺评论家。福建武平人,生于1913年。1938年到延安,进入马列学院学习。同年入党。曾任《中国文化》杂志编辑。当时任《解放日报》编辑。

  郁文,河北满城人。生于1918年。1937年到延安,同年入党,并先后进入抗大和中央党校学习。曾任延安《新中华报》采访通讯部主任。当时任《解放日报》采访通讯科科长。

  欧阳山尊,话剧导演。湖南浏阳人,生于1914年。1939年入党。曾在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和抗大文工团工作。当时任八路军120师战斗剧社社长。

  何思敬(1896—1968),法学家、翻译学家。浙江余杭人。1932年入党。曾任抗大教员。当时在军委编译处工作,并任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后曾任延安大学法律系主任、中央党校研究室研究员。

  周扬(1908—1989),文艺理论家。湖南益阳人。1932年入党。1937年9月到延安。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当时任鲁艺院长、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后曾任延安大学校长等职。

  宋侃夫(1909—1991),江西萍乡人。1926年入党。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干事、鄂豫皖苏区军委参谋部处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电台台长、红军总司令部参谋部三局局长、西路军三局局长等职。1938年回到延安后,曾任陕北公学政治部主任等职。当时任鲁艺党总支书记。

  田方(1911—1974),表演艺术家。天津人。1938年进入抗大学习。同年入党。后任鲁艺实验剧团演员、教员。当时任实验剧团艺术科科长。

  钟敬之,美术家。浙江嵊县人,生于1910年。1938年到延安,同年入党。任鲁艺美术系教员,并兼任实验剧团主任、美术工场主任。

  袁文殊,剧作家,电影评论家。笔名舒非,广东兴宁人,生于1911年。曾任上海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执行委员。1941年到延安后,任鲁艺戏剧系教员、班主任。1942年入党。

  吕骥(1909—2002),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湖南湘潭人,原名展青。1935年入党。1937年到延安,曾参与鲁艺筹建工作,并任鲁艺音乐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42年3月任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

  何其芳(1912—1977),诗人,文学评论家。四川万县(今属重庆市)人。1938年到延安。同年入党。当时任鲁艺文学系主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

  严文井,作家,湖北武昌人,生于1915年。1938年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入党。当时任鲁艺文学系教员、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候补理事。

  周立波(1908—1979),作家。湖南益阳人。1934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入党。曾任八路军华北前线战地记者、翻译。1939年到延安。当时任鲁艺编译处处长、文学系教员。并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

  曹葆华(1906—1978),诗人,翻译家。四川乐山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鲁艺文学系教员、翻译室主任,并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

  于敏,作家。原名于民。山东烟台人,生于1914年。1938年到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同年入党。曾任延安《新中华报》记者、编辑。后调鲁艺,任实验剧团副团长、戏剧系教员。

  姚时晓,戏剧家。原名姚治孝。浙江吴兴(今湖洲)人。生于1909年。1933年加入左翼戏剧家联盟。1936年入党。1938年后任鲁艺戏剧系教员。

  张庚,戏剧评论家、教育家。原名姚禹兴。湖南长沙人,生于1911年。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到延安。曾任鲁艺戏剧系主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候补理事。

  张望,版画家、美术教育家。广东潮州人,生于1916年。曾加入上海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41年到延安,任鲁艺美术系教员。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水华,戏剧、电影导演艺术家。原名张毓蕃。湖北钟祥人,生于1916年。1934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40年到延安,任鲁艺戏剧系教员、实验剧团导演。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式廓(1911—1973),画家。山东掖县(今莱州)人。1937年曾在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美术科工作。1938年到延安,任鲁艺美术系教员、研究员。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朝闻,雕塑家,文艺评论家。四川合江人,生于1909年。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到延安,任鲁艺美术系教员。

  力群,版画家。山西灵石人,生于1912年,1933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8年后在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美术科工作。1940年到延安,任鲁艺美术系教员。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江丰(1910—1982),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上海市人。1932年到延安,先后任延安八路军总政治部《前线画报》主编、陕甘宁边区美术界抗敌协会主席、鲁艺美术系主任。1942年任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

  罗工柳,画家。广东开平人,生于1916年。1938年在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美术科工作。同年到延安,进入鲁艺美术系学习,并入党。当时任鲁艺美术系教员。

  陈荒煤,作家、文艺评论家。湖北襄阳人,生于1913年。1927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入党。1933年后在上海左翼戏剧家联盟、左翼作家联盟从事文学活动。1938年到延安,任鲁艺文学系主任、文艺工作团团长、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

  蔡若虹,画家、美术理论家。江西九江人,生于1910年。1931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9年到延安,任鲁艺美术系教员、主任。1940年入党。

  胡蛮(1904—1986),美术理论家。原名王钧初,曾用名王洪。河南扶沟人。1932年任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常务书记。1936年赴苏联,曾任国际革命美术家同盟执行委员会委员。1936年入党。1939年回到延安,任鲁艺美术研究室主任兼美术教研组组长。

  李元庆(1914—1979),音乐家。曾用名李健。浙江杭州人。1932年,与聂耳等发起成立北平(今北京)左翼音乐家联盟。后任山东剧院教员、桂林电台乐师。1941年到延安,任鲁艺音乐系教员。1948年入党。

  瞿维,作曲家。原名瞿世雄,江苏常州人,生于1917年。1938年入党。当时任鲁艺音乐系教员。

  向隅(1912—1968),作曲家。湖南长沙人。1937年到延安,参加筹建鲁艺的工作。之后,任音乐系教员、音乐研究室主任。1942年入党。

  张仃,工艺美术家。辽宁黑山人,生于1917年。1938年到延安,任鲁艺美术系教员。1945年入党。

  马达(1903—1978),版画家。广西北流人。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8年任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同年到延安,任鲁艺美术系教员。

  寄明,作曲家。原名吴亚贞,江苏苏州人。1939年到延安,任鲁艺音乐系教员。1942年入党。是瞿维的夫人。

  干学伟,表演艺术家。生于1917年。1938年到延安,进入鲁艺戏剧系学习。当时为鲁艺戏剧系教员、实验剧团团务委员。曾在话剧《带枪的人》中饰演列宁。

  王滨(1912—1960),电影导演艺术家。原名王昌杰,又名王斌。山东昌邑人。1930年进入电影界。1938年到延安,同年入党。曾任鲁艺戏剧系教员、实验剧团副团长。

  唐荣枚,声乐艺术家。湖南长沙人。1937年在长沙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入党。同年到延安,任鲁艺音乐系教员兼声乐指导,是向隅的夫人。

  胡一川,版画家。福建人,生于1910年。1937年到延安。当时任鲁艺美术系教员、木刻工作团团长。

  李焕之(1919—2000),作曲家。福建晋江人,出生于香港。1938年毕业于鲁艺音乐系。同年入党。当时任鲁艺音乐系教员。

  张贞黻(1905—1948),音乐家。浙江奉化人。1934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乐学院。1940年到延安,任鲁艺音乐系教员、延安乐器厂厂长。1946年任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副团长。

  杜矢甲,作曲家。1938年到延安,任鲁艺音乐系教员。

  任虹,音乐家。当时为鲁艺音乐系教员。

  古元(1919—1996),版画家。广东珠海人。1938年到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同年入党。1939年1月进入鲁艺美术系学习。1940年毕业后到延安县川口区碾庄乡当乡文书,从事创作。1941年回到鲁艺,任美术系教员。

  华君武,漫画家。江苏无锡人,生于1915年。1938年到延安,进入鲁艺美术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员。1940年入党。

  陈叔亮,画家、美术理论家。浙江黄岩人。生于1902年,1938年到延安,任鲁艺美术系教员。

  王曼硕,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王文溥,山东肥城人。生于1905年。1938年到延安,先后任鲁艺美术系教员、主任。1940年曾当选为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马可(1918—1976),作曲家。江苏徐州人。1937年后任抗战演剧十队歌唱队指挥、第二战区政治部宣传队音乐组组长。1940年到延安,任鲁艺音乐系教员。1947年入党。

  王大化(1919—1946),表演艺术家。山东潍县人。1936年入党。曾任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理事、中共成都区委书记。1939年到延安,进入马列学院学习。当时为鲁艺戏剧系教员。后以主演秧歌剧《兄妹开荒》享誉延安。

  天篮,诗人、文学翻译家。曾在鲁艺文学系学习。毕业后留任教员。1940年12月当选为延安新诗歌会执行委员。1941年12月当选为延安诗会理事。当时为鲁艺编译处科长。

  许珂,舞台美术专家、雕塑家。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艺美术工场任研究员。曾创作雕塑《边区自卫军》和《毛主席像》。《毛主席像》于1941年1月在“鲁迅美术工场首次展览会”上展出,是最早创作的毛泽东塑像。同年10月,任实验剧团团务委员。曾任陕甘宁边区美术家协会候补执委。

  丁玲(1904—1986),作家。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澧人。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入党。首任左联党团书记。1936年到达陕北保安。曾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主任、《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当时在文抗延安分会工作,并任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

  艾青(1910—1996),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曾参与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1年到延安,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会、延安《诗刊》主编、边区二届参议会参议员、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1945年入党。

  刘白羽,作家。北京人,生于1916年。1938年到延安,同年入党。1940年起,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党支部书记。

  罗烽(1909—1991),作家。原名傅乃琦,辽宁沈阳人。1929年入党。曾任中共北满省委候补委员。1935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41年到延安,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白朗,作家。原名刘东兰,辽宁沈阳人,生于1912年。曾任《国际协报》记者及文艺副刊主编。1941年到延安,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1945年入党。系罗烽的夫人。

  于黑丁,作家。原名于敏道,山东即墨人,生于1914年。1933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7年到延安。1941年入党。当时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秘书长。

  马加,作家。原名白晓光,辽宁新民人,生于1910年。1935年在北平(今北京)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8年到延安。1941年入党。当时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驻会作家。

  萧军(1907—1988),作家。原名刘鸿霖,辽宁锦县人。1934年到上海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工作。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理事。1938年曾到延安访问。1940年再到延安,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1942年3月任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

  雷加,作家。原名刘天达,辽宁丹东人。生于1915年。1938年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入党。曾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当时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

  吴伯箫(1906—1982),作家。山东莱芜人。1938年进入抗大学习。1941年入党。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中等教育科科长。当时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

  曾克,原名曾佩兰。河南太康人,生于1917年。曾参加进步组织上海妇女俱乐部。1937年后,开始发表小说、散文。1940年到延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驻会作家。

  伊明,作家。到延安后,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驻会作家。当时为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研究员。1946年与陈波儿合作编写电影剧本《边区劳动英雄》。

  李又然,诗人,文艺评论家。曾任边区文化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当时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

  魏东明,文艺评论家。东北人。延安鲁迅研究会成员。当时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驻会作家。

  李雷,诗人。东北人。曾任延安新诗歌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当时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驻会作家。

  高阳,诗人、文艺评论家。东北人。曾任延安文艺月会秘书。当时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驻会作家。

  方纪(1919—1998),作家。河北辛集人。原名冯骥。1936年入党。1939年到延安,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从事创作。

  严辰,笔名厂民,诗人。江苏武进人。生于1914年。1941年到延安,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从事创作。1946年入党。据当时任《解放日报》文艺副刊编辑的黎辛回忆说:“比如厂民(严辰)参加会议了,不喜欢照相,没有参加照相。”②

  柯仲平(1902—1964),诗人。云南宝宁(今广南)人。原名柯维翰。1930年入党。1937年到延安,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副主任、主任、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兼任民众剧团团长,并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

  张季纯,剧作家。山西阳城人,生于1907年,曾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41年到延安,任鲁艺戏剧系教员。当时为边区文化协会副主任、边区艺术干部学校副校长。

  胡绩伟,新闻学家。四川威远人,生于1916年。1937年入党。后任成都《星艺报》、《通俗文艺》主编兼《四川日报》编辑。当时任延安《边区群众报》总编辑。

  胡采,文艺评论家。河北蠡县人,生于1913年。曾任延安《大众习作》主编。当时在大众读物社工作。1947年入党。

  刘岘(1915—1990),版画家。河南兰考人。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到延安,任鲁艺美术系教员。当时为边区文化协会美术工作委员会主任。1986年入党。

  张寒晖(1902—1946),作曲家、戏剧家。河北定县人。原名兰琪,大革命时期入党。1942年到延安,任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戏剧委员会委员。

  石鲁(1919—1982),画家。1940年到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曾任西北文艺工作团美术组组长、边区文化协会美术工作委员会创作员。1946年入党。

  马健翎(1907—1965),戏剧活动家、剧作家。陕西米脂人。1938年参加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任编导主任、副团长、团长。1941年入党。

  塞克(1906—1988),诗人、剧作家。原名陈凝秘。河北霸县人。曾任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理事。1937年任西北战地服务团艺术指导。1938年到延安,任鲁艺戏剧系教员。1941年当选为边区参议会参议员。当时任青年艺术剧院院长。1942年3月任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

  吴雪,戏剧表演艺术家。原名吴开元,四川岳池人,生于1914年。曾任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队长。1938年入党。1939年到延安。当时任青年艺术剧院副院长。

  公木(1910—1998),诗人,作家。原名张松如,河北辛集人。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联盟。1938年进入抗大学习,同年入党。当时任中央军委直属队政治部文艺研究室主任、《部队文艺》主编。

  王震之(1915—1958),剧作家。河北定县人。曾在上海参加中国剧作者协会。到延安后,先后任鲁艺戏剧系教员、副主任、实验剧团主任。当时为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部队艺术学校副校长。

  李伯钊(1911—1985),作家、戏剧教育家。四川重庆人。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赴苏联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1931年转为党员。参加了红军长征。到延安后,曾任鲁艺编审委员会主任。当时任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主任。

  陈波儿(1910—1951),表演艺术家。广东汕头人。30年代在上海从事左翼戏剧、电影活动。1937年入党。1938年组织华北妇女儿童考察团。1940年到延安,进入马列学院学习。当时在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工作。

  金紫光,剧作家、音乐家。原名薪思杰,河南焦作人,生于1917年。1938年先后进安吴堡青训班、延安抗大、鲁艺音乐系学习。在鲁艺结业后,到延安安吴堡青年训练班任教员、导演、艺术教育主任。1940年春,任西北青年救国会总剧团和泽东青年干部学校艺术部艺术指导。1941年入党,并在中央青年运动委员会宣传部工作。当时为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研究员。

  阿甲(1907—1994),戏剧理论家、导演。原名符律衡,曾用名符正,江苏武进人。1938年到延安,1939年参加鲁艺平(京)剧研究班工作。1940年入党。同年任鲁艺平剧研究团团长。1942年4月,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任院务委员、研究室主任,后任副院长。

  任桂林(1915—1989),剧作家。河北辛集人。1937年在西安参与创办夏声戏剧学校。1941年入鲁艺戏剧系学习。当时为延安平剧研究院研究员。1945年入党。

  据任桂林回忆:“1942年5月间,毛泽东同志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召开了有历史意义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平剧院派阿甲、张一然、王镇武和我参加了这次盛会。”③据此,延安平剧研究院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的除阿甲、任桂林以外,还有张一然和王镇武。

  王镇武,戏剧家。曾任八路军120师战斗平剧社社长。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后,曾任秘书长。

  张一然,戏剧家。曾任八路军120师战斗平剧社副社长。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后,曾编导《上天堂》、《难民曲》等剧目。

  张铁夫,作家、记者。山东巨野人,生于1922年,1939年到延安。1941年毕业于鲁艺文学系。在此期间,曾在《解放日报》、《草叶》、《新诗歌》、《大众文艺》上发表了一些评理歌、散文、小说,受到了广泛注意。1942年8月被分配到《解放日报》任记者。

  关于张铁夫是否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据当时任《解放日报》文艺副刊编辑的黎辛回忆说:“张铁夫是年轻诗人、作家,当时在《解放日报》当记者,正派往庆阳采访,根本不在延安。他被列入名单,是被认错了。”④据穆青在《鲁艺情深》一文中回忆:“当时《解放日报》改版需要加强力量,中央决定从鲁艺文学系抽调一批人去‘支援’。我这篇文章无形中等于一纸投名状,结果学院一个调令就把我和张铁夫从陇东实习地召了回来。”⑤穆青还说:“1942年8月30日,我和张铁夫同志一起来到了《解放日报》。”⑥《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是1942年3月31日召开。据此,张铁夫在5月份应当回到了延安,但他尚未调到《解放日报》。他似应以一个备受注目的鲁艺“文学新人”身份出席会议的。

  黄钢,作家。湖北武昌人,生于1917年,革命先烈、湖北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黄负生之子。1938年到延安,进入鲁艺文学系学习。1939年3月,随鲁艺战地文艺工作团赴华北前线。1940年回到延安,同年入党。1942年4月6日,在《解放日报》发表报告文学《雨——陈赓的兵团是怎样作战的》。这篇作品受到毛泽东的肯定和鼓励。毛泽东在4月下旬同何其芳、严文井等谈话时说:写当前的斗争也可以写得很好,4月6日《解放日报》上一篇黄钢的作品《雨》写得很好,就是写当前敌后抗日战争的⑦。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期间,黄钢作为解放日报的记者出席采访了三次会议。

  郑景康(1904—1978),摄影家。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930年在香港开办“景康摄影室”,从事人像摄影。1938年后,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国际宣传处摄影室主任。1940年到延安,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摄影师,1945年入党。

  吴印咸,江苏沐阳人。生于1900年。1935年后,在上海电通、明星影片公司任摄影师,参加拍摄影片《风云儿女》、《马路天使》等。1938年到延安,任延安电影团摄影队队长。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代表合影照片,即由吴印咸拍摄。

  关于这幅合影照片,吴印咸在《延安影艺生活录》中曾这样回忆说:“记得在拍延安文艺座谈会时,会场小,人数多,屋内光线又暗,实在无法拍摄。我只好向主席提出会后补拍的要求,主席听了,便建议我拍一张集体合影。他率先走到广场上,坐在代表中间,为我们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历史文献”。⑧

  石泊夫,画家。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教员。1941年2月当选为边区美术家协会执行委员⑨。

  张悟真,画家。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教员。1942年1月,她的作品《瞧瞧别人吧》在边区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反侵略画展》上受到好评10。

  李丽莲,表演艺术家、音乐家。1938年到延安。曾任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干事、民众剧团文化教员。后为鲁艺戏剧系教员。曾在延安主演话剧《日出》。并当选为边区文化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1943年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工作。

  潘琦,又名潘建。1938年到延安。当时为鲁艺教员。

  郭小川(1919—1976),诗人。河北丰宁人。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曾任八路军120师359旅司令部机要秘书。1941年到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当时为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研究员。1942年5月23日,他作为旁听者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第三次大会。

  郑文,作家。当时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驻会作家。曾担任文抗延安分会支部书记。1942年5月,任文抗延安分会整风学习分会成员。

  钟纪明,当时在边区文化协会工作。

  此外,尚有张振武、张真、张桂、佟天林、刘志仁、杨赘6人的所在单位由于资料缺乏,尚待进一步考证。

  与延安文艺座谈会有关的一位作家高长虹,他被邀请出席会议,但因故未去11。

  高长虹,诗人,山西人。生于1898年。曾在北京提倡文学“狂飙运动”,有“狂飙文人”之称。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到延安。1942年1月,被推选为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同年3月,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

  综上所述,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共17人。出席会议的作家、艺术家、记者、文艺单位负责人共112人。毛泽东在1942年5月28日召开的中央学习组会议上所作报告中曾经指出:“党中央关于知识分子的决定已经有了,但是对于文学艺术工作,我们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很好的决定。现在我们准备作这样一个决定,所以我们召集了三次座谈会,有一百多同志到了,有党内的,也有党外的”12。结合毛泽东的报告,我

  们统计的这一数字是基本符合历史真实的。

  60年弹指一挥间。延安文艺座谈会将永载史册。我们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引起文艺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健在的会议出席者给予指正,从而使出席这次会议的文艺家的所在单位及身份能得到基本的确定,避免在革命文艺史上留下一份难以弥补的缺憾。

  注  释

  ①《贺龙年谱》,人民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

  ②④11黎辛:《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讲话〉的写作,发表和参加会议的人》,载《新文学史料》1995年2期。

  ③任桂林:《毛泽东同志和京剧》,载《新文化史料》1988年5期。

  ⑤⑥穆青:《鲁艺情深》,载1988年5月26日《人民日报》。

  ⑦《毛泽东年谱》,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⑧载《人物》杂志1986年第5期。

  ⑨据鲁艺美术系第四期学员杜夏回忆,石泊夫在“抢救运动”中被审查。杜夏在《一个鲁艺学员的回忆》中说:“我还想起两位老师,一位是石泊夫,一位是陈铁耕,两人都是因‘政治问题’被捕的。后来都无消息,大概早已不在了。‘问题’可能都是冤枉的,但人已不在了”(载《延安岁月》,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4月第1版)。

  10力群:《略谈“反侵略画展”》,载延安《解放日报》1942年1月7日。

  据当时在《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任编辑的黎辛回忆说:“高长虹被邀请参加会议(指延安文艺座谈会—引者注)了,他因故未去,不能不算‘代表’”。

  12毛泽东:《文艺工作者要同工农兵相结合》,《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作者:延安市文物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