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研究
史料档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史料档案  > 列表

简论《讲话》未立即发表的缘由

来源:延安革命纪念馆 浏览次数:1108

  雷云峰

  1942年春天,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论述与发展创新,当时为什么没有立即公开发表,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缘由:

  一、毛泽东从《讲话》稿到正式发表,达到思想理论成熟有个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毛泽东说:“这个讲话不是最后结论,同志们还可以提出不同意见,等到中央讨论了印成正式文件,那才是最后的结论”。毛泽东在作结论时说:同志们,座谈会开了三次,开得很好。可惜座位太少了,下次多做几把椅子,请你们来坐,我对文艺是小学生,是门外汉,向同志们学习了很多,前两次是我出题目,大家作文章。今天是考我一考,大家出题目,要我作文章,题目就叫“结论”。朱总司令讲得很好,他已作了结论,中央的意见是一致的,有些问题我再讲一点。然后他针对大家讨论的问题联系文艺运动的经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度系统地解决了文艺工作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方向问题,规定了完整的革命文艺路线、方针和政策。讲话稿开始只草拟了一份简单提纲,然后依据提纲思路,结合会议讨论的实际情况,从“引言”到“结论”又自由生动地当场演讲,速记员记下了他的讲话。后经过秘书整理,却没有立即公开发表,一是需要进一步反复思考和修改,以便补充、修正和丰富,使其更臻完善;二是需要在实践中考察检验;三是需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吸取一切正确的见解,在文字上进行反复推敲和斟酌。如“引言”部分,当时他风趣地说: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德)总司令的,一支是鲁(迅)总司令的,后来正式发表时改为“手里拿枪的军队”和“文化的军队”,而“文化的军队”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二、识需要有个加深检验的过程。毛泽东本身认识也在逐步深化。他在讲话后的第7天,到鲁艺又作了一次关于文艺问题的讲话,提出了“小鲁艺”和“大鲁艺”的观点。这次讲话也是对座谈会讲话内容的加深。在鲁艺,毛泽东曾以列宁为例,指出文艺作品比实际生活的“六更”,阐明生活是文艺的源泉。他说:从你们不久以前演出的《带枪的人》里面,我们看见了列宁。他在这个戏里和群众谈话、打电话、办公、赶走孟什维克……可是在戏里他没有吃过饭,也没有睡过觉。人不吃饭、不睡觉是不行的。列宁在生活中当然也要吃饭和睡觉的。戏里并没有把列宁的一切活动都写出来。这也就是说,实际生活中的列宁比我们从戏里看到的列宁要丰富得多。但是,列宁没到过中国,更用不着说延安。何况他已经去世了。戏里的列宁却仍然活着,还可以永远活下去,并出现在延安边区大礼堂的舞台上。所以说文艺作品反映出来的生活要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同时他也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把一切珍贵的见解吸收进来。座谈会第一次会后的第11天,边区文委所属戏剧委员会专门召集“戏剧界座谈会”讨论戏剧方向、内部团结、普及与提高等问题,是文艺界最早响应和宣传《讲话》的实际行动。罗烽讲话说:为响应毛主席文艺座谈会的号召,筹委会拟讨论“剧运方向”、“如何配合目前政治情况”及“戏剧界团结”等问题。推塞克为会议主席。大家认为,延安演多幕剧,演外国戏,是个偏向。今后应鼓励反映边区、反映战争的创作。关于普及与提高问题,大部分同志主张提高与普及是一件事的两方面;一部分同志认为提高与普及应该分工,应该专门化。柯仲平、张寒晖、王震之、王亚凡、张水华等同志,就工作问题提出意见甚多。一致认为戏剧应深入农村、深入部队。会议从早到晚开了九小时,情绪热烈空前。这次会议既是对毛泽东《讲话》“引言”的响应,又为他10天后作“结论”提供了重要资料。

  边区音乐界在文化俱乐部举行座谈会,讨论五年来音运成绩,今后音运方向,音运中的提高与普及,创作上的全国性与地方性等问题。一致指出过去工作上存在许多严重缺点,如只注意知识分子而忽略了工农兵群众;创作上只注重提高而与现实斗争脱节;教育是学院派的,缺乏与实际工作的联系等。美术界等艺术创作都在以《讲话》精神检点与验正作品。正是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促使《讲话》不断深化。

  三、公认有个过程。一切经典和精品都不是自封的,而是由领导与群众实践检验后公认批准的。《讲话》发表后的次年3月22日,毛泽东在中央宣传委员会上说:“过去,成百成千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脱离群众。开了文艺座谈会以后,去年搞了一年,他们慢慢的摸到了边,一经摸到了边,就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所谓摸到了边,就是反映了群众的生活,真正地反映了边区的政治、经济,这就能够起指导作用。”1943年3月10日,中央文委和中组部联合召开了党的文艺工作者会议,有五十多位党员文艺工作者出席,由周扬主持,凯丰、陈云、刘少奇、李卓然亲临讲话,号召文艺工作者到工农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一面进行实际工作,一面体验生活,改造思想,为创作打下深厚的基础。3月13日,在《解放日报》“文艺应为工农兵服务”的小标题下,介绍了《讲话》的主要观点。许多作家和艺术家如舒群、何其芳、周立波、萧三、丁玲、刘白羽、陈学昭等纷纷写文章或发表谈话,用《讲话》精神检查自己的思想和创作。周立波4月3日说:“中国文学进到了一个崭新阶段”。从此,掀起了“文艺下乡”运动。4月25日艾思奇写了《从春节宣传看文艺新方向》的社论。

  赵树理继《小二黑结婚》之后,又发表了被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的《李有才板话》,它是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又一杰作。小说以人民政权建立初期农民和地主恶霸之间尖锐复杂的斗争为题材,教育干部改进作风、树立群众观点。郭沫若看后评论说:“我是完全被陶醉了,被那新颖、健康、简朴的内容和手法;这儿有新的天地,新的人物,新的作风,新的文化,谁读了我相信都会感着兴趣的”。茅盾认为,这“大众化的作品”,表现在作者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笔下的农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人物的对话是活生生的口语,从斗争的发展中表现人物的个性,用快板描写着景与人物,简洁、有力、风趣。作者也自认为是《讲话》指导下的新成果。郭沫若、茅盾这些文坛巨匠们纷纷表示要向人民学习,走人民文艺之路。这些都是《讲话》后的实际反映。

  四、整风有个需要。整风是一次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作为延安整风运动重要组成部分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毛泽东的重要讲话,在延安文艺界的整风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延安文艺界的整风是在《讲话》精神指导下进行并取得巨大成果的。在整风运动的后期,《讲话》全文发表后,中央总学委和中宣部分别发出通知和决定。

  中央总学委在1943年10月20日的通知中指出:《讲话》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理论建设事业上的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是毛泽东同志用通俗的语言所写的马列主义教科书。此文件决不是单纯的文艺理论问题,而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具体化,是每个共产党员对待任何事物应具有的阶级立场,与解决任何问题应具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典型示范。各地党组织收到这一文章后,必须当作整风必读文件,找出适当的时间,在干部和党员中进行深刻的学习和研究,规定为今后干部学校和在职干部必修的一课,并尽量印成小册子发送到广大学生和党内外人士中去。

  中宣部11月7日发出的关于正确执行党的文艺政策的决定指出:(一)认真学习《讲话》并实行之,使文艺更好地服务于民族的与人民的解放事业,使文艺本身得到更好的发展。(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清除小资产阶级的错误思想。(三)目前以戏剧新闻通讯为中心,面向工农兵群众。(四)《讲话》精神适用于文化部门和党的工作部门,不仅是解决文艺观、文化观的材料,也是解决人生观、方法论的材料,要普遍深入宣传。

  五、发表要选时机。广大作家和艺术家们迫切希望能够读到《讲话》的全文,以指导自己创作推动文艺繁荣。毛泽东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反复思考、检验和广泛听取意见,在“速记稿”的基础上作了整理修改加工,于1943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7周年纪念日,在《解放日报》上以一、四两个整版和二版三分之一的版面第一次全文刊登,同一天,延安新华社以电讯的方式向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全文播发。《解放日报》按语说:“今天是鲁迅先生7周年纪念,我们特发表毛泽东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纪念这位中国文化革命的最伟大与最英勇的旗手。”新华社在播发《讲话》全文的同时又播发了中央总学委的学习《讲话》的通知。《讲话》这篇光辉著作,便通过报纸和电讯等媒体正式发表了。

  60年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直闪烁着夺目的光辉。邓小平于1979年10月30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讲话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1996年12月,江泽民在第六次全国文代会、第五次全国作代会上讲话指出:“文艺界的同志要认真地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文艺论著,特别要认真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这两篇讲话,集中体现着我们党的文艺思想、文艺路线、文艺方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独特贡献,将长期对我们的文艺事业发挥指导作用。”毛泽东的名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中国的革命文艺直至当代文艺,都产生了难以估量和极为深刻的影响,人们将永远难忘1942年杨家岭的那个春天。

 

 (作者: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