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研究
史料档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史料档案  > 列表

浅谈毛泽东对《讲话》的修改及其版本

来源:延安革命纪念馆 浏览次数:1157

  齐佩良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于1943年10月在《解放日报》上公开发表,随后,延安及各个根据地纷纷出版发行单行本,1953年2月又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前后十年多的时间里,共出版发行了40多个版本,毛泽东先后两次对《讲话》进行过重要的修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于文艺上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以及他的思想发展变化。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事先没有完整成熟的讲稿,只有一份讲演提纲。这是他同中央其他领导人及有关方面的人员交换意见后亲自拟定的。提纲的“结论”部分经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1日讨论通过。讲话时他根据提纲,结合会议讨论的实际情况,即席自由演讲。《讲话》由速记员记录,然后经秘书胡乔木等整理,毛泽东对整理稿很满意。但整理稿毛泽东看过以后,并没有立即发表,一是因为他要对稿子反复推敲、修改,提交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二是他要找一个发表的最佳时机。毛泽东在5月23日作“结论”部分讲话结束时说:“这个讲话不是最后结论,同志们还可以提出不同意见,等到中央讨论了印成正式文件,那才是最后的结论。”

  1943年10月19日,为纪念鲁迅逝世7周年,《讲话》在《解放日报》上全文公开发表。为此,毛泽东第一次对《讲话》进行了修改,这次修改,内容没有大变动,主要是将《讲话》整理稿中的口语规范为书面语言,又适当地加了些时政方面的内容。

  例如:毛泽东在“引言”部分中说: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总司令的,一支是鲁总司令的。这种风趣的说法,不但形象生动,而且表达了他对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的一种崇高的评价。这次修改时改成了更有概括性的书面语言:“手里拿枪的军队”和“文化的军队”。毛泽东在作“结论”部分讲话时,听讲的人很多,会议室里已坐不下了,只好搬在院子里。所以,毛泽东开始便风趣地说:“同志们,座谈会开了三次,开得很好。可惜座位太少了,下次多做几把椅子,请你们来坐。我对文艺是小学生,是门外汉,向同志们学习了很多。前两次是我出题目大家作文章。今天是考我一考,大家出题目,要我作文章。题目就叫‘结论’。朱总司令讲得很好,他已经作了结论。中央的意见是一致的,有些问题我再讲一点。什么是我们的问题的中心呢?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我的结论就以这两个问题为中心加以说明……”在《解放日报》发表时改为:“同志们,我们这个会在一个月里开了三次,大家为了追求真理,有党的非党的同志几十个人讲了话,发生了热烈的争论,把问题展开了,并且具体化了,我认为这是对整个文学艺术运动很有益处的。”然后毛泽东加写了:“我们讨论问题,应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以及当时文艺工作的实际情况两个段落。1943年10月《解放日报》发表《讲话》时,正是“抢救运动”猛烈进行之际。受此影响,讲话稿加进了一些不适当的言辞。如说在中国,除了封建文艺、资产阶级文艺、汉奸文艺之外,还有一种“特务文艺”;在文艺界党员中,除了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以外,还有一批更坏的人,“就是组织上加入的也是日本党、汪精卫党、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特务党,但是他们随后又钻入了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组织,挂着‘党员’和‘革命者’的招牌。”⑤这些原来讲话所没有,同全文精神极不协调的不实之词,在建国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时,完全删除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决定编辑出版毛泽东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章——《毛泽东选集》,所以,毛泽东第二次对《讲话》进行了修改。这次修改面广量大,并有许多原则性的重要修改。

  根据粗略统计,共修改300多处,其中增补70多处,删节70多处,改动170多处。修改分三种类型:一类是对一些观点、提法作了原则性的补充修正;另一类是对语句作了加工,使其更加精炼,观点更加鲜明;还有一类是对《讲话》中遗留的口语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另外,还对《讲话》中引用列宁、鲁迅等人的著作进行了订正。

  先谈第一类。关于文学遗产的借鉴与继承问题。《解放日报》发表时的提法是:对于古人和外国人的文艺作品,“我们必须批判地吸收这些东西,作为我们的借鉴,……但这仅仅是借鉴而不是替代”。在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时改为:“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所以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里改动虽然主要是加进了“继承”二字,但却是对一个文艺理论问题所作的原则性变动。因为对文学遗产,有些就是只有继承,根本谈不到什么借鉴。如诗体、语言之类。就律诗而言,只能是继承;就语言而言,尽管各时代都有所创新,有习惯用法上的变化,但作家不可能离开历史形成的语言传统,另外创造一套语言。随着这两个字的原则改动,在后面的论述中也作了相应的改动。原稿中说:“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作品而不管其艺术程度怎样高,总是排斥的。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必须排斥其反动的政治性,而只批判地吸收其艺术性。”在《毛泽东选集》中改为“资产阶级对于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作品,不管其艺术成就怎样高,总是排斥的。无产阶级对于过去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必须首先检查它们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而分别采取不同态度。”很显然“分别采取不同态度”中,当然包括继承、借鉴等,不仅仅是“只批判地吸收其艺术性”了。在另外一处毛泽东直接加写了一段关于继承的论述:“对于中国和外国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和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我们是要继承的。”10在论述一些文艺工作者“轻视工农兵,脱离群众”的问题时,原稿说:“这些同志的轻视工农兵,脱离群众,与国民党的轻视工农兵,脱离群众,是有些不同的。”11《毛泽东选集》中将“有些”二字删掉了,改为“是不同的”12。这也是原则性的改动,划清了两种轻视工农兵,脱离群众的根本界线。在论述文艺工作中的普及和提高两者关系问题时,原著中讲道:“现在工农面前的问题,是他们正在与敌人作残酷斗争,而他们由于长时期的封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统治,不识字,愚昧,无文化……”13收入《毛泽东选集》时,删除了“愚昧”14二字。在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下,劳动人民不识字,无文化,但他们并不“愚昧”。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和认识上的原则变动。在论述统一战线中的同盟者问题时,原著中说:“他们的抗战,我们是赞成的;如果有成绩,我们是赞扬的。但是如果抗战不积极,我们就应该批评;如果有人要反共反人民,要一天天走上反动的道路,那我们就要批评,就要反对。”15《毛泽东选集》中改为:“……那我们就要坚决反对”,16可见没有任何迁就的余地,观点、态度非常明确。关于“特务”及“特务文艺”的有关论述,除了前面叙述过的删除部分外,重要的删除还有:“甚至还有敌人和国民党特务机关派来的挂着文艺招牌的奸细分子”,17“还有一种文艺是为特务机关的,可以叫做特务文艺”等。18第二类的例子很多,这里只举三例加以说明。原稿在论述文艺工作普及与提高关系时说:“所以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我们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但是一切提高工作的指导作用,都不是硬搬,硬搬就只会起破坏作用的。”19毛泽东当时论述二者关系时,主要强调的是普及,因此,《毛泽东选集》中改为:“所以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我们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正因为这样,我们所说的普及工作不但不是妨碍提高,而且是给目前的范围有限的提高工作以基础,也是给将来的范围大为广阔的提高工作准备必要的条件。”20很明显,这样一改使强调普及的观点更为鲜明。另外,原稿在论述普及与提高中谈到干部时有这样一段话:“干部是群众中的先进分子,他们一般都已受过群众所受的教育,他们的接受能力比群众高,因此他们不能满足于当前的和群众同一水平的普及工作,不能满足于‘小放牛’等等。比较高级的文学艺术,对于他们是完全必要的。”21后来改为“干部是群众中的先进分子,他们所受的教育一般都比群众所受的多些,比较高级的文学艺术,对于他们是完全必要的”。22这样叙述更加精炼。原稿在辩驳“文艺的任务就在于暴露”时说:“这种讲法和前一种一样,都是缺乏历史科学,缺乏历史唯物论的见解。从来的文艺并不单在于暴露,前面已经讲过。对于革命的文艺家,暴露的对象,只能是侵略者、剥削者、压迫者,而不能是人民大众。人民大众也是有缺点的,但人民大众的缺点主要地是侵略者、剥削者、压迫者统治他们的结果,我们革命的文艺家们只应该把它作为侵略者、剥削者、压迫者的罪恶去暴露,而不应该是什么‘暴露人民’。”23收入《毛泽东选集》时作了较大的修改:“这种讲法和前一种一样,都是缺乏历史科学知识的见解。从来的文艺并不单在于暴露,前面已经讲过。对于革命的文艺家,暴露的对象,只能是侵略者、剥削者、压迫者及其在人民中所遗留的恶劣影响,而不能是人民大众。人民大众也是有缺点的,这些缺点应当用人民内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克服,而进行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是文艺的最重要任务之一。但这不应该说是什么‘暴露人民’。”24这样修改后论述更加严谨,观点更加鲜明。

  第三类的量不大,也不是重点,这里不多论述。由于毛泽东作“讲话”时是即席讲演,所以通篇《讲话》很口语化。尽管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时已作了大量的修改,但仍留有一些尾巴。例如:“这些同志的屁股还是坐在小资产阶级方面,……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屁股移过来。”25这次修改为:“这些同志的立足点还是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方面,……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26将“屁股”改为“立足点”,更书面语言些。又如:“他们所感到兴趣而要不疲倦地歌颂的只有他自己,或者加上他的爱人,再加上他所经营的小集团里的几个角色”27,后来将其中“他的爱人”等字删掉了。

  《讲话》的最早版本是一个没有经过整理的记录稿,它由尹达精心收藏20年,于1962年交给北京图书馆珍藏。1943年《解放日报》公开发表《讲话》后,各个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纷纷翻印、出版《讲话》的单行本。在短短的六年多共翻印、出版了40多个版本。其中最早出版单行本的有解放社和西北抗敌书店,他们在《讲话》发表后一个月就发行了单行本。另外,中共晋绥分局、太岳新华书店、华东新华书店、华北大学、西北新华书店兰州分店和新疆分店等都发行了单行本。其中华北大学仅1949年前半年就三次再版《讲话》,在第三版末尾有一个说明:“本书根根解放社1943年6月订正版《整风文献》翻印”。经仔细查阅1943年6月订正版《整风文献》一书,并无《讲话》一文。而在同年12月出版的《整风文献》中才收录了《讲话》。可能这个说明有误,但也不排除有另一种订正版《整风文献》的可能。如果这个可能成立,那么,首先公开发表《讲话》就不是1943年10月的《解放日报》了,而是1943年6月的《整风文献》。发行最多的是东北解放区,从1945年12月到1949年间共出版发行了10多个单行本。在单行本中,有的去掉了解放日报社的编者按,加上了1943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总学委的通知;有的附录了1943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执行党的文艺政策的决定》;有的则附录了1944年10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上的讲话——《文教统一战线方针》(摘要)等。

  《讲话》在国民党统治区最早公开出现的版本是1944年1月1日,《新华日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分三个标题(“文艺上的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文艺的普及和提高”,“文艺和政治”)以摘要的形式刊登了讲话的主要内容。在此之前,1943年3月15日,《新华日报》刊登了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和毛泽东发表讲话的消息。1945年秋,上海的《新文化》半月刊,以“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革命文艺正确发展的结论”、“文艺界的统一”三个标题,分解发表了《讲话》的基本内容。并假托说:“一张旧报,上面载有一位中国伟人在鲁迅先生逝世7周年的一篇纪念文章,内容虽说事隔两年,但在文艺方向之指示和纪念鲁迅,尤其在庆祝胜利团结声中,仍有其超等的意义。”

  在香港,文艺工作者利用其特殊的环境,大量印刷发行《讲话》。1946年2月,香港灯塔出版社以《文艺问题》为书名,出版了《讲话》单行本,并且封皮绘制了一个红色的灯塔,寓意双重,既是灯塔出版社的灯塔,又是文艺方向的灯塔。接着,香港《群众》杂志、新民出版社以《论文艺问题》为书名,也印刷发行了《讲话》的单行本。《群众》杂志还以《毛泽东论人民的文化与人民的文艺》为题,摘录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讲话》的内容。 

  1953年2月《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经过修改的《讲话》收录其中,同时,编委会为《讲话》加了13条注释。此后许多出版社据此又出版了一些《讲话》的单行本。

  《讲话》还被30多个国家翻译出版。



 

 (作者:延安革命纪念馆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