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研究
史料档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史料档案  > 列表

坚持文艺的正确方向

来源:延安革命纪念馆 浏览次数:6007

  李建平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已经发表60周年了。在漫长的岁月里,它经受了各种考验,穿过了历史的风雨,至今依然放射着灿烂的光辉。

  《讲话》是一部划时代的历史文献,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块光彩夺目的理论丰碑。它提出并解决了中国文艺发展道路上的许多理论和政策上的问题,诸如文艺与革命、文艺与生活、普及与提高、思想与创作、歌颂与暴露、动机与效果、继承与革新、文艺批评的原则、文艺界的统一战线等等。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所有这些“问题的中心”,却是一个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抓住文艺为什么人这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明确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找出实现这个方向的唯一正确途径——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相结合,这就是《讲话》在文艺发展史上所做出的最重大贡献。

  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是中国文艺发展的根本方向、根本原则。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或历史时期,这个根本方向和原则又会具有自己特定的时代内容和具体特点。60年前,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是与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建立一个新中国的时代中心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文艺的发展就不能不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密联系起来。社会主义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成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文艺发展的根本方向。

  《讲话》发表以来中国文艺事业所出现的崭新面貌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毛泽东同志所指明的发展文艺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而我们在前进途中所发生的一些挫折和失误,无论是来自“左”的方面,还是来自右的方面,都是违背毛泽东同志《讲话》基本精神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艺创作如脱秋肃而入于春温,呈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新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恢复并加强了文艺和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近年来小说、戏剧、电影、诗歌等文学体载以及美术、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所以取得显著成绩,所以得到群众的喜爱和赞赏,就因为它们通过对于人民生活的真实描绘,表达了广大群众的思想、感情、愿望和要求。

  当我们在充分肯定近年来文艺创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在前进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问题。我们的文艺创作,无论从思想内容、艺术质量和题材、体裁、形式、风格的多样化方向,都还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需要。通过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感人的艺术画面,真实而深刻地反映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沸腾生活的作品着实太少了。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和创业者的形象,至今仍是文艺创作的薄弱环节。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少数描写“伤痕”和揭露社会弊端的作品,色调过于灰暗,甚至散发出悲观主义、虚无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气息。一窝蜂,赶浪头,生编硬造,“戏不够、爱情凑”,格调不高,“新瓶装旧酒”等现象,也是近期来文艺创作存在的明显缺点。这些问题的出现,尽管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原因,但是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问题却仍然是“问题的中心”所在。

  近年来,出现了这样一种耐人寻味的创作趋向:有一些青年作家,曾经蜚声文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一篇篇新作在技巧上或有上进,但作品的时代气息、生活热情和社会作用却日渐减弱。究其原因,就不能不看到,这些作者也经历了社会动荡和困惑,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遭遇同广大人民有了相通之处,这是后来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真实地反映出人民的疾苦和命运、愿望和呼声的决定性因素。然而,时代的车轮在飞速转动着。当广大人民已经投身于史诗般的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之中,热烈企盼着我们的作家能够燃烧起新的创作激情,用崭新的笔墨展现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新场面时,我们的有些作家却由于种种原因,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新时代的人民群众,对新的生活、新的战斗、新的人物,不熟不懂,显得陌生,甚至有人还甘愿使自己的作品迎合非常狭小的“读者群”。很明显,如果不能较快地改变这种不相适应的状况,是很难使自己的创作跟上时代的步伐的。

  事实上,不仅在文艺创作上存在着一些不符合人民需要的情形,而且在文艺思想上,也有人对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表现了异议。有的说:“艺术的目的就在于艺术本身。”也有的说:“文艺就是文艺,为什么一定要为什么服务?”还有的说:“创作,就是作者的主观的向外反射。”有的甚至把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说成是束缚创作的“框框”等等。当然,持这类明显的错误观点的人毕竟是极少数。目前,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同志在文艺“创新的讨论过程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文艺为什么人服务、文艺与人民生活的关系等根本问题的不正确理解。

  近期来,文艺创作的理论和实践中发生的这些问题启示我们:不仅在60年前的延安,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似乎是已经解决了”,“其实不然”,在一些文艺工作者的“情绪中”、“作品中”、“行动中”都“不免或多或少地发生和群众的需要不相符合,和实际需要不相符俣的情形”,即使对我们今天的文艺界说来,也是不乏针对性的。

  6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曾经尖锐指出,延安文艺界的许多同志是从上海亭子间来的,从亭子间到革命根据地,不但是经历了两种地区,而且是经历了两个历史时代。因此,不少人的思想感情、生活方式都显得和新的群众的时代不相适应。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毫无疑问,在完成新时期伟大历史任务的过程中,文学艺术是大有作为的,确实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几年来,我们的文学艺术确实为自己的新时期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和抹煞。但是,又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文学艺术还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问题的症结和关键,依然是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实现文艺工作者和新时期的人民群众相结合。事情很明白,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如果不是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与新时期的人民群众相结合,在当前新旧交错、新旧交替、各种社会和思想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就不能正确地认识时代的本质内容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不能描绘出亿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向现代化进军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就不能塑造出深刻感人的社会主义新人和现代化创业者的光彩形象,就不能肩负起“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给人们以精神和道德的力量。

  6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讲话》结束时豪迈地指出,只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方向,就“一定能够创造出许多为人民大众所热烈欢迎的优秀的作品,一定能够把革命根据地的文艺运动和全中国的文艺运动推进到一个光辉的新阶段”。历史已经实现了毛泽东同志的预言。今天,只要我们继续坚持这个正确方向,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更加光辉的“新阶段”也就一定会到来!

  

(作者:延安革命纪念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