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研究
史料档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史料档案  > 列表

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来龙去脉

来源:延安革命纪念馆 浏览次数:17327

  任 勇

  1942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了文艺座谈会。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会议结束时作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半个多世纪以来,这篇讲话的精神有力地指导了解放区的文艺创作和建国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繁荣文艺、发展先进文化,都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在纪念这篇讲话发表60周年之际,特撰此文介绍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有关背景。

  座谈会前延安文艺运动存在的问题

  从抗战爆发的1937年7月到1940年1月陕甘宁边区文协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这是延安文艺运动大发展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感召下,国内许多爱国志士,各类技术人才,文学家、艺术家纷纷涌向延安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宣传动员全民抗战做了大量工作,一大批好的作品在抗战中产生。

  从1940年1月文协会后到1942年5月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前,文艺界却出现了许多问题。政治和艺术的关系问题,有人主张把艺术放在政治之上,或脱离实际;作家的立场观点问题,有人以为作家可以不要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或者以为有了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就会妨碍写作;写光明与黑暗的问题,有人主张对抗战与革命应“暴露黑暗”,认为写光明就是公式主义(所谓歌功颂德);甚至连“杂文时代”(即主张用鲁迅对敌人的杂文来讽刺革命)一类的口号也喊出来了。这是为什么而产生的呢?因为当时全党受王明教条主义的影响,文艺界许多人崇洋、崇古,看不起歌颂抗战的文艺节目,理论严重地脱离了实际,致使延安文艺界出现许多奇谈怪论。这也与当时文化方面主管机关的放任态度有关,时局的逆转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再加上文学艺术工作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没有得到彻底的改造,某些文化人对革命认识模糊,以及内奸破坏分子的暗中作祟,于是在延安文艺界暴露出许多严重问题。这也就是召开座谈会的重要原因。

  毛泽东对召开文艺座谈会的准备

  延安文艺界出现上述严重问题,引起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重视。从总体上说,毛泽东认为这是文艺工作者对革命文艺到底为什么人服务以及怎样服务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是关系到组织建立一支革命文化队伍为夺取抗战胜利的大问题,所以,决定用召开座谈会的方式,总结“五四”以来的文艺运动经验,解决文艺为谁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为了开好这次座谈会,毛泽东作了一系列准备工作,给一些文艺家写信了解情况,沟通思想,还专门与许多文艺界名流进行了谈话,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1942年初,毛泽东开始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文艺工作者的意见和想法。2月15日,边区“美协”主办的“蔡若虹、张谔、华君武三人讽刺漫画展”开幕,华君武陪同毛泽东参观。看完后,华君武请毛泽东提意见,毛泽东当时只说了一句话:“漫画是要发展的。”后来,毛泽东在邀请三位漫画家和解放日报当时的“文艺”主编舒群同志到他住的窑洞谈话,希望他们的漫画,既画好的方面,也画坏的方向,避免片面性,不要把局部的东西夸大成全局。并说人民的缺点可以热讽不要冷嘲,不要冷眼旁观。

  4月初,毛泽东又几次与作家、延安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主任欧阳山等用书信或面谈“关于文艺方针诸问题”,并请欧阳山、草明夫妇代为搜集不同(反面)的意见。4月13日,毛泽东邀集鲁艺文学系和戏剧系的几位党员教师何其芳、严文井、周立波、曹葆华、姚时晓等到杨家岭交换意见。毛泽东说:你们是主张歌颂光明的吧?听说你们有委屈情绪。一个人没有受过十年八年委屈,就是教育没有受够。然后他对来延安的知识分子进行了心理分析,说:知识分子到延安以前,按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把延安想得一切都很好。延安主要是好的,但也有缺点。这样的人到了延安,看见了缺点,看见了不符合他们的幻想的地方,就发牢骚。毛泽东又说:小资产阶级喜欢讲人情、讲人类之爱、讲同情。比如打仗,我们正在追击敌人,这时我们旁边的同志受伤了,倒在地上,到底是应该停下来,照顾受伤的同志,还是应该继续追击敌人呢?我们认为还是应该追击敌人,把敌人消灭,完成战斗任务以后,再回来照顾受伤的同志。这样,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就说我们没有人性,没有人类之爱,没有同情。

  当毛泽东得知萧军因当时文艺界意见分歧,打算离开延安时,给他写信说:延安有无数的坏现象,你对我说的,都值得注意,都应改正。但我劝你同时注意自己方面的某些毛病,不要绝对地看问题,要有耐心,要注意调理人我关系,要故意地强制地省察自己的弱点,方有出路,方能“安心立命”,否则天天不安心,痛苦甚大。和毛泽东几次交谈后萧军受感动留了下来。毛泽东还和文抗的丁玲、罗烽、白朗等作家畅谈文艺界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总之,毛泽东通过多种方式的调查了解,发现延安文艺界的“同志们中间还有很多唯心论、洋教条、空想、空谈、轻视实践、脱离群众等等缺点,需要一个切实的严肃的整风运动。”因此,召开一次延安文艺界著名人士参加的文艺座谈会就成为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了。

  文艺座谈会召开经过

  经过充分准备之后,1942年4月27日,毛泽东和中央宣传部代部长凯丰联合签发了会议请帖。毛泽东事先约两名作家草拟了一份参加座谈会的名单,中共中央办公厅按照名单发出100多份红色油光纸印的请帖:“为交换对于目前文艺运动各方面问题的意见起见,特定于5月2日下午一时半在杨家岭办公厅楼下会议室内开座谈会,敬希届时出席为盼。此致。”

  杨家岭中央办公厅楼下的南厅为中央机关中灶食堂,文艺座谈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厅内临时放了一张大办公桌,桌子四周放了20多条长板凳。5月2日和16日两次讨论是在厅内举行的,第三次会议来听“结论”的人多,厅内容纳不下,就移到院子里开会。天黑后,用三根木椽支成一个三角架,吊上一盏汽灯继续举行。

  5月2日,座谈会如期召开。100余位被请来的文艺工作者有秩序地坐在凳子上,抑制住激动等候着毛泽东的到来。毛泽东来后与参加会议的同志一一握手,表示欢迎,周扬同志给毛泽东作介绍。当主席走到郑景康跟前时,他站起来自我介绍说:我是照像的,叫郑景康。周扬补充说:这是从重庆国民党总统府来的摄影师,曾给蒋介石照过像。毛泽东很礼貌地与他握手致意。座谈会由凯丰同志主持。会议开始后,毛泽东作了“引言”的讲话。他说:“同志们!今天邀集大家来开座谈会,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革命文艺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接着,文艺工作者按照毛泽东提出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和学习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第一个发言的是萧军,讲了《对当前文艺诸问题之我见》,接着是丁玲、艾青、何其芳等作家发言。认为在为人民服务的前提下,文艺与政治是殊途同归的。文艺有自己的特殊性,虽然应该服从政治,但不能变成政治的附庸和留声机。

  5月16日,延安文艺座谈会举行第二次会议。毛泽东、朱德、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到会听取大家的发言。民众剧团负责人柯仲平讲了该团深入农村为群众演出的感受。他说:这两年在演大戏的过程中,好些人把老百姓爱看的小戏给忘了,我们民众剧团就是演《小放牛》的。你们瞧不起《小放牛》吗?老百姓却很喜欢。你们要在哪些地区到我们剧团,怎么找呢?你们只要顺着鸡蛋壳、水果皮、红枣核多的道路走,就可以找到。毛泽东高兴地鼓励说:你们吃了群众慰劳的鸡蛋,就要拿出更好的节目演出,否则,下次群众就不会给你们吃鸡蛋了。从晋西北回来的120师战斗剧社社长欧阳山尊就前线部队和敌后群众对文艺工作的迫切需要,以及实际斗争所给予文艺工作者的教育发了言,很受大家欢迎。这天欧阳山尊却从各种理论书中阐述文学艺术的定义出发,谈了现实主义、阶级性、形象性、典型性等问题,长达1个多小时。这期间不时有人提抗议,说这里不是开训练班。但毛泽东还是让他讲完。这说明座谈会真正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5月23日,延安文艺座谈会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上午继续讨论,下午毛泽东作结论。听说毛泽东要作结论,未被邀请的许多文艺工作者也去了。中央办公厅的小会议室被挤得满满的。后面来的人没有座位,只得站着。毛泽东作结论之前,陈云就作家和工农兵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作了发言。朱德结合自己思想转变作了讲话,他针对有人要做中国第一作家,而且要做世界第一作家问题,说,依我看,我们每个作家艺术家,都不要眼睛太高,要看得起工农兵。中国第一也好,世界第一也好,都不能自己封,都要由工农兵群众批准。

  毛泽东作结论时,已是夕阳西下时分。早已准备为大会留一张永久纪念照的吴印咸提议:先照像,后作结论。于是这幅历经半个世纪的珍贵照片就成为历史的见证。

  晚饭后,天色已晚,人们聚集在办公厅门前广场听着毛泽东的结论。他说:“同志们,我对文艺是小学生,是门外汉,向同志们学习了很多。前两次是我出题目大家做文章。今天是考我一考,大家出题目,要我做文章。题目就叫‘结论’。朱总司令讲得很好,他已经作了结论。中央的意见是一致的,有些问题我再讲一点。什么是我们的问题的中心呢?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毛泽东针对会议讨论的问题,联系五四运动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系统地阐述了革命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和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兵等一系列根本问题。

  文艺座谈会之后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全面总结了“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精辟地阐述了革命文艺为无产阶级事业服务,为广大工农兵服务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和方针政策,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纲领性文献。

  毛泽东当时讲话说,这个讲话不是最后结论,同志们还可以提出不同意见,等到中央讨论了,印成正式文件,那才是最后的结论。当时座谈会举行时,《解放日报》没有正式发消息,直到1943年10月19日,纪念鲁迅逝世7周年时,全文才公开发表。同年11月7日,中宣部发出了《关于执行党的文艺政策的决定》,指出《讲话》适用党的一切工作部门,是解决人生观与方法论问题的教育材料,要求在根据地深入宣传这个文件。

  随着《讲话》精神的学习和贯彻,解放区的文艺工作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戏剧、音乐、文学工作者都创作出一大批深受工农兵大众喜爱的作品,如《白毛女》、《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特别是新秧歌剧《兄妹开荒》等久演不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和奔向光明的信心。半个多世纪以来,《讲话》的基本精神,不仅为新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新时期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理论基础。今天,重新学习《讲话》,坚持和继承《讲话》的基本精神,对于进一步端正文艺运动方向,密切推进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全面繁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作者:延安革命纪念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