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娴 | 情之所系,心向往之——怀念我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日子
来源:延安革命纪念馆 发布时间: 2021-06-08 09:18:59 浏览次数:5509
那年冬天,我离开了延安,离开了朝夕相伴,承载着青春、梦想和美好的地方—延安革命纪念馆。屈指间,已过去了十五年。花开花落,冬去春来,原以为,时间会淡化记忆,岁月的脚步会渐行渐远......蓦然回首,才发现曾经的故事依然令人心神陶醉,曾经绘就的事业仍历久弥新。
我庆幸自己,选择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爱上了宣教事业。因为这份挚爱,编织了我的梦想,织就了我的芳华年代。
18岁,一个爱做梦的年龄,我身披一袭灿烂,心系一份执着,满怀激情走进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成为一名光荣的讲解员。宽敞明亮的展厅,庄严肃穆的氛围,蕴含故事的文物,职业讲解员和专业研究人员营造的文化氛围,无不散发着诱人的魅力,让我心向往之,沉醉不已。
我怀着朝圣般的心情,虔诚的摩拜这份神圣的职业,决心不负韶华,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自己最美好的青春。
时光清浅,岁月从容,不经意间我与延安革命纪念馆结缘22年。从普通一员,成长为宣教部主任;从立志成为一名优秀讲解员到潜心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宣讲者; 从追求自我完善到力求锻造一支与延安地位相适应的宣教队伍。从展厅到旧址,又从旧址回到展厅---在枣园幸福渠旁漫步畅想,在杨家岭七大礼堂伫立静思,在纪念馆大厅流连展望,几番风雨,几度春秋。欢声与笑语凝结,泪水与惆怅相伴。一路走来,鲜花掌声有之,荆棘坎坷亦有之,但无论身处怎样的境遇,我对自己钟爱的事业始终如一,初心不改。
我爱宣教事业,我对讲解工作情有独钟。在别人看来,讲解工作太繁琐,太一般,没有新意,没有波澜,日复一日“复读机”般重复同样的工作,似乎过于平淡乏味,对此我有着不同的感悟。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人在此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我能以讲解的名义歌颂延安,解读延安,宣传延安,成为播撒延安精神的使者是高尚的,有意义的。几经岁月的历练,我便懂得,大凡能将一件平凡的事情坚持到最后,靠的不光是激情,还有爱与投入。扪心自问,面对这份工作,我从未有过厌倦和不满,而是秉持一颗“为人民服务”之心,用热爱诠释纪念馆人的责任担当。
忘不了,那年那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千遍万遍地讲解,万遍千遍地接待,我依然酷爱有加,乐此不疲;忘不了,莘莘学子听了我的讲解,激发了他们激情彭湃的心,欢呼雀跃着托我向空中,并将一顶顶帽子戴在我头上,这顶高高耸立的“荣誉之冠”令我终生享用;忘不了,英姿飒爽的军人听了我的讲解,点燃了他们的一腔爱国热血,一对对军人站在领袖铜像前铿锵有力的宣誓:“弘扬延安精神,做红军传人。”忘不了,一封封天南海北的信件,字字句句洋溢出的热情、感谢和收获,给了我不竭的工作动力;忘不了,观众众星捧月般爱戴一个讲解员,争先恐后的邀请合影、签名、留言,有的恳请在他们衣服上、胳膊上、甚至脑门上签名留念,明星般的追捧,粉丝般的簇拥,职业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忘不了,自己接待的观众,时隔多年,依然千里迢迢众里寻访,渴望当年的情景重现;忘不了,1989年,我为江泽民总书记讲解的情景,那天秋高气爽,阳光普照,我怀着无比激动且忐忑不安的心情,用“讲唱跳”再现火红的延安岁月,现场气氛一次次被推向高潮,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江总书记满怀激情的指挥大家齐唱《东方红》,并与群众一起扭起了拥军大秧歌。此情此景,仿佛又回到延安岁月,领袖与人民共同演绎了一段水乳交融,亲密无间的感人场面。江总书记高度评价:“你把延安精神讲活了。”亲切的话语,巨大的鼓舞,将我的讲解事业推上了巅峰,也为我从事讲解工作、创新宣教工作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全国首届讲解比赛时,我们又尝试用“讲唱跳”的讲解技巧宣讲而一举成名,延安精神宣讲团因此应运而生。于是,延安纪念馆七个能讲会演、能唱会跳的女人,带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原声录音、延安时期生活战斗的原始照片和延安革命斗争的生动故事,把延安精神请出窑洞,走向了全国。延安精神宣讲团信心满满的上北京,下深圳,赴上海,去云南,应邀走进国家水利部、财政部、安全部、中央党校、毛主席纪念堂和国务院管理局,为103个国家机关和党政事业单位宣讲,赢得了首都各界一片赞誉,被誉为“传播延安精神的天使”而走红全国,受邀不绝。一时间,学习延安精神成为一种潮流,“延安热”再度掀起。这一尝试,揭开了宣教事业的新篇章,也因此广泛被国内同行学习借鉴、推崇推广。
延安是生我养我的故乡,这片土地所孕育的延安精神滋养了我的初心,淬炼了我的灵魂。延安革命纪念馆风雨二十余载,培育了我正直善良的品格,塑造了我坚韧执着的性格,带着这样的基因,我从延安走到西安,续写新的人生篇章。我相信,只要心中永远蓄积延安精神的能量,久久为功,就能撒下一缕阳光,收获一片灿烂。延安,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将心向往之,永不能忘。
七十余载,今时华诞。延安革命纪念馆作为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早已蜚声中外,成为人们神往的圣地和心灵的家园。四季流转,劲风吹过,坐落在宝塔山下,延河之滨的延安纪念馆正在以奋进者的姿态拥抱新时代。未来,如何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的核心要义,如何不负时代、只争朝夕,为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再出发是当代宣教工作者不变的使命,新一代继任者应继承传统,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努力为宣教事业蓬勃发展倾情奉献,再现华章。
2020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