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支山歌给党听
忆党史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忆党史  > 列表

北 洋 | 观延安革命纪念馆

来源:延安革命纪念馆 发布时间: 2021-06-08 10:25:46   浏览次数:7156

微信图片_20210609144618.png

在海外的这些年,我去过很多著名的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给我浩如烟海的壮阔之感,芝加哥的艺术博物馆给我文艺芬芳的清新气质,波士顿的迪美艺术馆把东西交流的声音传递到我身边。可是,那么多博物馆,有的时候我经常可以看到中国的元素,却丝毫不能让我酝酿起一种很浓烈的兴趣,丝毫不能让我从心底升腾出一种很忘我的共鸣。因为这些都是远离我的祖国,这些都充满了异域的声音。有时候光怪陆离的玻璃景象里,我看不到自己的影子,甚至听不懂自己的呼吸。我是想家了。

去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一次很特别的机会。那时候我在陕西见几个曾经在美国访问的学者。他们回国以后,有的在陕西师范大学教书,有的在地方任职。一见我回来了,就不约而同地说:你在国外待的时间最久,西方的影响在你身上体现得最深刻,给你看看我们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吧,保准你有不一样的收获。

我记得那天一路上都有飘起的黄土伴着我们的车轮,晴好的天空掩映在我们的头顶上,让人心情愉悦。纪念馆广场上,是一座巨大的毛主席雕像。雕像本身的体量不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在空旷的环境中,在后面纪念馆的衬托下,甚至在参观游人的簇拥里,你能感受到那种伟人的气魄和胸襟。有时候,广场四周刮起来一阵微风,你明白那不是普通的风动,而是革命的先贤在挥动自己的衣衫和手臂。那乾坤的巨手或举起或背在身后,都让你体会到几十年前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英雄的那种不朽的精神伟力。唱红歌是必不可少的,进了博物馆没法大声讲话,那么大家就在广场上引吭高歌,尽情舒卷心中的豪情吧。许多人都穿着整齐的服装,有序地进场,在革命纪念馆面前,我们都变成了遵守秩序的少年,或者秋毫不犯老百姓的战士了。

我的外祖父曾经是一名解放军军官,他没有给我讲很多自己的奋斗的故事,也从来不让我知道他获得了多少显赫的军功章。我只记得每次去看他,他都在声声唱着毛主席万岁的歌曲。这和纪念馆外低调循规的人群们是一样的。进门大厅是宝塔山和延安时期领导人的雕像,人潮涌动,但是大家都是安静的,肃穆的。有的人朝向画面中心的地方鞠躬致意,有的人干脆在壁画前面静默良久,嘴唇微微开启,不知道说着什么,只看到那种虔诚的眼神。纪念馆中,还原了一处毛泽东办公室的场景。毛主席坐在宽大的书桌后,面前放着几卷书本和待处理的文件。我可以看到毛主席的神情是充满希望的,又是满怀信心的。衣服照例是穿得很朴素。上下一身,孑然一色。我没有注意到他脚下的样子,但是可以想象,也一定是粗布裤脚和素色平底鞋。人们又一次在毛主席的跟前驻足,可是,每一次的驻足都增加了对他的另一种不同的认识。作为工作中的他,生活中的他,都有不同的色彩呈现给我们。我仿佛听到毛主席在轻轻地咳嗽,揉着眼睛,批改时时刻刻都会送进来的公文。夜色深了,从遥远的地方还可能传来一些枪响,但延安的窑洞总有一盏灯是彻夜明亮的。

纪念馆里还有很多革命前辈的文选集。《朱德选集》《张闻天选集》都是那个时期延安的仁人志士思想心血的集成大作。我想起以前读书时候看过的山东籍作家吴伯萧写的《记一辆纺车》,作家通过对生活化和工作化相结合的事物的描述,反映出那个年代大家的那种奋斗的精神以及乐观的风貌。《记一辆纺车》是解放以后,吴先生写的回忆文字,也就是说,延安的浪漫在很多年都影响了他,也就顺便影响了我们这些后继者。现在,看看这些当年的选集原作,脑海中回忆一下童年读过的书籍,你会感觉延安的故事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都深刻鼓舞着革命的人民。这种意识形态的事物是积极的进取的,也注定是永不消散的。

纪念馆有一些特殊的展品引起了我的注意。十多把红缨枪排列在一起,呈半圆的形状,像开屏的孔雀,又如同红星放射的光芒。红缨枪的枪头挑起的不只是敌人的鲜血,更是革命青少年的艳如朝阳的梦想。展厅中,战士们用过的被褥、水杯等日常用品,让人能够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体会到普通士兵的简单生活。最让我惊喜的,是馆藏的由战士们缴获的日军枪支。这些战争的武器就那样堆砌在玻璃罩里,好像被缴械投降的士兵,只能安静地接受中国人民的审视。有时候,我又不觉得它们是无声的,我分明听到那些远年的枪炮声音。炮火声隆的时候,我军战士奋勇向前,敌人狂暴残忍,但真理终于战胜强敌,胜利的那天到来的时候,也就注定了这些战争的残存接受大众永恒的审判。纪念馆里面有很多延安时期的地形图。你能够看到那个时候延安的概貌。黄土朝天,城门四郭都透着朴素的气质,仅仅通过简陋的条件是支撑不了红军的革命事业的,只有不屈的精神,坚定的勇毅,才是那个时候军人们脚下真正的土地。

国家博物馆前馆长陈履生先生曾经说,他希望现在的年轻人都能在博物馆举办他们的婚礼。你看,这些穿着延安时期衣服在革命纪念馆参观的人们,不正是在举行他们人生的一次怀旧的典礼吗?是延安革命纪念馆给了它们这样的机会,也是他们守护着一直持续的延安精神。大家拉开党旗和奋斗的自己合影,和正门上方的党徽相呼应,也就走入了生命的另一场非凡的婚礼当中。

出博物馆的时候,旁边绿化带的小朋友在排队,穿着卡通版毛主席像的衣服,有条不紊地等待老师的指挥,内心有着春游般的期待和兴奋。我看到革命的志士精神也融入在他们的身体里,用一种看得见或看不见的方式,激励着他们继续做这个时代的主角。

最近看毛主席的诗词,“换了人间”,这句话我是最喜欢的。那个时候我们善于“换了人间”,现在我们又走在新时期的路上。我想,只有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像延安革命纪念馆这样的建筑的时候,我们的民族才会永远朝气蓬勃,时时焕新,我们的革命和奋斗事业,也就一直能够走在前行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