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列表

“延水甜 小米香”——李琦、冯真美术作品回延安

来源:延安革命纪念馆 发布时间: 2023-08-29 10:10:47   浏览次数:3132

    我为什么要选择画最难画的水墨肖像画呢?我认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应该有它的代表人物,这个民族才有凝聚力。很多历史照片只存在于博物馆中,人们看过就过了,没有留下多少印象。也许绘画这种艺术形式能让人记忆深刻。我要用画笔为人民的功臣树碑立传!毕竟,我们这一代人要不负后人。

——李琦口述

    近日,延安革命纪念馆在京迎回李琦、冯真两位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一批珍贵的美术作品。在冯真和其女儿李丹阳捐赠的有关延安题材的画作中,有李琦的毛泽东、董必武、任弼时等领袖肖像和冼星海、张寒晖、凌子风、钟敬之等艺术家的肖像,毛主席与小八路在延河边的创作小稿,在延安画的速写,以及反映抗战时期延安的学习、生产、文艺活动的“延安记忆”组画;同时捐赠的还有冯真多次与丈夫李琦一起和自己去延安画的延安宝塔山、李琦住过的窑洞等水彩写生和《毛主席旧居》《杨家岭中央办公厅》《王家坪中央军委旧址》油画写生,以及《毛主席送毛岸英上“农大”》铅笔及水粉创作小稿。

此次捐赠的画作共计52幅,还有若干相关文史资料书籍。

640.jpg

冯真与女儿李丹阳捐赠作品,刘妮馆长接赠



李琦捐赠部分画作展示




640 (1).jpg

李琦1993年创作彩墨肖像画《啊,延安》(印刷品)

640 (2).jpg

1961-1962年画《在延河边》创作小稿之一

640 (3).jpg

1994年创作水墨肖像画《任弼时》

640 (4).jpg

《延安五老图》(“延安五老”为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徐特立、谢觉哉)创作画稿之一(创作年代不祥)

640 (5).jpg

1995年创作彩墨肖像画《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640 (6).jpg

1985年创作彩墨肖像画《音乐家张寒晖》

640 (7).jpg

1987年画默写肖像《著名导演凌子风》

640 (8).jpg

约1961年墨笔速写《延安城》

640 (9).jpg

 约1961年铅笔速写《延安宝塔山》

640 (10).jpg

李琦作品:延安窑洞

640 (11).jpg

延安生活记忆(草稿)1961—1962


640.jpg

书法“延水甜 小米香”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一个月后,不到九岁的李琦(时名李灵心)随二十年代入党的父母从北平到达延安参加了儿童剧团(原为抗日人民剧社歌舞班),不久剧团编入抗战剧团。他作为小演员,唱歌、跳舞、演剧。他因普通话讲得好,常在一些剧中出演重要角色。李琦随抗战剧团几乎走遍了陕甘宁边区,还于1937年冬到陕西的国统区宣传抗日,与小团员们化装为流亡儿童,组成“孩子抗战剧团”,动员民众抗战。

640 (1).jpg

1938年,李琦和团友在黄河渡口乘船

      后来,李琦把少年时期的这些经历写入《莫看我们小小年纪——红军“人民抗日剧社”、“抗战剧团”的片断回忆》。

640 (2).jpg

李琦《莫看我们小小年纪》一文的插画

在各种艺术中,最使李琦心仪的艺术形式是美术。早在儿童剧团,正副团长温涛和胡一川的木刻就使李琦心里喜爱美术的种子萌发。以后,他抓紧一切时间练习绘画:行军途中休息拣起树枝在地上画,行军有时骑毛驴就在驴背上画,在院子里和打谷场画排练的团友,甚至上课和开会也会悄悄地画。

1939年抗战剧团与鲁迅艺术学院为邻,次年编入附属鲁艺的“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1941年又以抗战剧团为主成立陕甘宁边区艺术干部学校。住桥儿沟的几年,李琦有机会听辛莽等鲁艺美术教员讲课,看鲁艺的画展和壁报,还常跟鲁艺师生写生。王朝闻还用泥巴雕塑了头像,供他练习素描。1943年春,边区艺校并入西北文艺工作团。李琦加入团里的美术组,又得到组长石鲁的亲自指教。

逐渐,李琦更多地投入美术宣传:刷标语、画漫画、刻印版画。其绘画作品曾出现在延安儿童画展、陕甘宁边区生产展览会、巡演地区的戏台上,甚至在窑洞里举办过小型个人木刻展。李琦希望抗战胜利后当个画家。1946年,他离开延安到晋察冀解放区,次年进入华北联合大学专门学习美术。

新中国成立后,李琦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员,边教学、边创作,在国画肖像艺术上艰辛探索。他的肖像画融汇了中国画浑然天成的笔墨气韵和西洋画的立体、色彩技法,其简笔写意水墨肖像画和默写像更是独树一帜,在新中国美术史上有很大影响。

延安的九年奠定了李琦的艺术方向和道路。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不久,十几岁的李琦在鲁艺聆听毛主席“走向大鲁艺”的讲话,深深种在他的头脑里。延安生活为他提供了不少创作素材,他日后画作中的一些领袖和文艺家是他在延安熟悉且敬爱的人。没有延安厚土的培植,是不可能结出如此丰硕的弘扬延安革命精神的艺术成果的。

640 (3).jpg

1961年李琦、冯真回到延安在李琦延安住过的窑洞前留影


冯真 生于1930年,系革命文学家、教育家冯乃超之女。1946年秋她进入华北联合大学学习,师从胡一川、江丰、彦涵、王朝闻等原鲁艺美术教员,在他们的指导下,她进步很快,于1948年创作出木版水印年画《娃娃戏——活捉蒋介石》。这幅作品深受人民喜爱,成为载入中国美术史的佳作。

1947年在华北联大的冯真

640 (5).jpg

1948年冯真创作的木板年画《娃娃戏》

      冯真在华北大学学习期间结识了李琦,二人后来相濡以沫一生,成就了他们艺术人生华丽篇章。新中国成立不久,她成为中央美术学院最年轻的教员,后赴苏联列宾美术学院学习油画六年,归国后先后在中央美院油画系、民间美术系任教。她虽然学的是西画,但不忘中国艺术的根,在民间美术的发掘、传承和发展方面作出了特殊贡献。冯真艺术的起点虽然不是延安,但她师从延安鲁艺教员,一生都在践行鲁艺精神,弘扬鲁艺传统。

640 (6).jpg

1948年华北联大艺术学院美术系师生合影(前排右二为冯真、后排右二为李琦)

1952年,李琦、冯真在北京

640 (8).jpg

1973年冯真创作油画《白求恩在唐县》



冯真捐赠部分作品展示

1972年水彩写生《延安宝塔山》

640 (1).jpg

1965年《毛主席送毛岸英上“农大”》创作小稿(黑白及彩色)

640 (2).jpg

1970年代油画写生《毛主席旧居》

640 (3).jpg

1970年代油画写生《王家坪中央军委旧址》

2009年李琦先生在病重之际,嘱咐家人把自己的骨灰撒到延河。2019年在李琦去世十周年之际,冯真和女儿、外孙一起回到延安,刘妮馆长陪同完成了先生魂归故里的夙愿。

刘妮馆长在30多年的文物工作当中,一直致力于让革命文物回家。近年来,冯真和其女儿李丹阳先后多次为鲁艺·延安文艺纪念馆捐赠鲁迅先生等肖像作品和大量文物史料及图书,刘妮馆长与她们通过工作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和信任,这次捐赠是李琦和冯真美术作品成批回延。冯真说:“李琦一生热爱延安,这批艺术作品回到延安是最好的归宿,是回家,他在天之灵会得到安慰!”

刘妮馆长说:“这批捐赠是具有文物级的珍贵革命艺术作品,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生动的延安故事,回家意义深远,我深感责任重大。李琦先生生前曾说:‘我为什么要选择画最难画的水墨肖像画呢?我认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应该有它的代表人物,这个民族才有凝聚力。很多历史照片只存在于博物馆中,人们看过就过了,没有留下多少印象。也许绘画这种艺术形式能让人记忆深刻。我要用画笔为人民的功臣树碑立传!毕竟,我们这一代人要不负后人。’先生这段话深刻表达了他用笔记录时代印迹,用艺术歌颂领袖风范,用美学构筑延安精神的毕生努力。他一生作品占据美术界高峰,但一生与清平相伴,视金钱为粪土,这些留下的传世作品就是他高尚人格和伟大精神的写照,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和阐释,用作品讲好延安故事,传承好前辈精神。”

2018年12月1日冯真为鲁艺·延安文艺纪念馆捐赠史料及其画册

2021年11月23日冯真及其女儿为鲁艺·延安文艺纪念馆捐赠大批文史图书资料

640.jpg

2022年冯真及其女儿为鲁艺·延安文艺纪念馆捐赠作品之一——李琦1981年创作鲁迅肖像画


撰稿:刘强

视频:卜文

审核:庐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