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研究
史料档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史料档案  > 列表

弘扬《讲话》精神 繁荣社会主义文艺

来源:延安革命纪念馆 浏览次数:1102

牛兴华  牛  韦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整整60年了,国内外发表的纪念性、研究性专著和论文,已经难以作出精确的统计。中国文化艺术在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面前,如何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我认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应当始终坚持《讲话》的基本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繁荣新时代的文化艺术做贡献。  

  一、《讲话》是时代的产物

  “五四”运动时期,曾提出“国民文学”、“平民文学”等主张,不久又展开了“民众文学”、“革命文学”的讨论。1930年初,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后,十分关注“文艺大众化”的问题,专门成立了文艺大众化研究会。鲁迅及其他革命作家发表了不少文章论述文学的大众化问题。人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大众化”主要是革命文艺作品的通俗化,使广大工农群众能理解,看得懂。关于为什么要“大众化”,许多作家认为,大众化是使劳动人民占有艺术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大众化的路线,才能完成反帝反国民党的革命任务。以后又有“国防文学”和“大众文学”之争。总之,文艺界存在着许多矛盾和争论,思想认识很不统一。

  1938年到1941年,成千上万的革命青年奔赴延安。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革命热情高涨、观点鲜明、立场坚定、斗志昂扬。但也有少数文化人将各种非无产阶级世界观,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有人散布绝对平均主义,认为延安是衣分三色,食分五等,没有光明,一片黑暗;有人坚持关门创作提高,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热衷于大、古、洋的名作,把创作看作文化人个人的感情表露,宣扬“人性论”,提倡“人类之爱”;有人主张暴露根据地的所谓“黑暗”,在文化人中间引起“歌颂”与“暴露”之争。针对延安文艺界存在的分岐和中国文艺界长期以来争论的问题,毛泽东采取积极而又慎重的态度,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文艺工作者们的意见,依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原理,科学地分析问题,成功解决了文艺界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

  1942年5月2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在会议开始和结束时分别作启发报告和“结论”的演讲,形成《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历史性文献,成为中国文艺理论的基石。

  在“引言”中,毛泽东引导文艺工作者,应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共产党员应“站在党的立场上,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接近工农兵和革命干部,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生活。毛泽东还以自身为例,讲述知识分子思想变化的过程和经验。他说:“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毛泽东还指出,文化人要善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使文艺创作有丰富的内容和正确的方向。经过启发,与会同志展开热烈的讨论。5月16日,全天大会发言。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出席会议,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与会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管对的,不对的,各自讲出自己的观点,没有人追究责任,真正做到言者无罪,人人心情舒畅。

  23日,是座谈会的闭幕式,毛泽东为大会作“结论”演说。他根据文艺界存在的问题,旗帜鲜明地指出:“什么是我们的问题的中心呢?我以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应该表现和歌颂工人、农民等劳动群众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战士。因此,无产阶级的文艺工作者,应该为千千万万的人民大众服务。

  那么,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毛泽东指出:人民大众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他强调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在如何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上,毛泽东重点讲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指出“我们的文艺,既然基本上是为工农兵,那末所谓普及,也就是向工农兵普及,所谓提高,也就是从工农兵提高。”即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提高指导下的普及。“结论”对歌颂与暴露的问题,根据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明确地指出,一切危害人民的黑暗势力必须暴露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即达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才是革命文艺工作者应该有的态度。当然,人民大众也有缺点,对这些缺点应当用人民内部批评与自我批评来克服,他们将在斗争中改造或者正在改造自己,我们的文艺应该描写他们的这个改造过程。

  根据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就产生了向人民群众学习的问题。毛泽东号召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化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马列主义,学习社会,走与新时代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勤务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在《讲话》中还阐述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文艺的源和流,生活美与艺术美、典型与典型化等问题。这些都是值得今天的文艺工作者学习和研究的。

  三、历史回顾与不断进取

  从文艺座谈会到1949年,大批革命文艺工作者,坚持《讲话》指引的方向,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走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道路,形成延安时代中国革命文艺史上的辉煌时期。  从新中国建立到1966年,是毛泽东文艺思想深入发展的阶段。广大文艺工作者,发扬延安精神,坚持《讲话》所指引的道路,将革命文艺的理论研究推向系统性、科学性、战斗性,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虽然在1957年的文艺大辩论和后来的反右派过程中伤害了一批知识分子,但文艺战线上始终贯彻《讲话》精神,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依然兴旺繁荣。但十年“文革”中,“四人帮”打着革命的旗号,背离《讲话》原则,推行极左路线,大搞文化专制主义,迫害革命文艺工作者,使文艺界遭到重创。

  1978年以后,经过拨乱反正,邓小平旗帜鲜明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的文化艺术事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历史是一面镜子。回顾中国文艺战线所经历的曲折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什么时候沿着《讲话》精神前进,什么时候文艺战线就出现繁荣局面;什么时候偏离《讲话》的原则,社会主义文艺就会出现萎缩。今天,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怎样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我认为必须重视三个问题:

  一、把学习《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提高文艺工作者的政治修养和理论水平。作为文化艺术工作者,必须掌握科学的理论,端正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然后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写出反映社会深层次的精品,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紧贴时代发展的脉搏。《讲话》前后,毛泽东多次强调文化人应当到群众中去,经风雨见世面。现在仍然存在这个问题。不少文化人,生在城市,长在学校,生活在高楼大厦之中,接触社会的机会太少了。他们写得作品缺乏深厚的社会根基,很难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因此,很有必要提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熟悉社会。

  三、文化人应当做人民的“牛”。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大不相同,但他所指出的对敌人要恨,对人民要爱,要一心一意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是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干部和文艺工作者学习和坚持的。如果我们的作家、艺术家能长时间地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熟悉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理想追求等,那么,他们写出的作品必将产生深刻的社会影响。

  只有坚持以上三点,我国的文艺事业就会兴旺发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结出硕果。

 

(作者:延安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