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研究
史料档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史料档案  > 列表

毛泽东文艺观及其时代价值

来源:延安革命纪念馆 浏览次数:1163

赵维恭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文艺当作革命事业的一条重要战线,非常重视革命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文简称《讲话》)中指出:“党的文艺工作,在党的整个革命工作中的位置,是确定了的,摆好了的;是服从党在一定革命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的。”在纪念《讲话》发表6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重读《讲话》,认真对《讲话》中阐明的革命文艺思想进行深入思考,对于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有着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文艺观的形成与发展

  毛泽东文艺思想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初,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成熟于40年代前期。《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了科学体系,并在以后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得到继续发展。

  早在1917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当选为学友会总务兼教育研究部部长时,就非常重视文化的普及工作,创立了工人夜校,目的是为了使工人“个个写得,算得”。1920年7月,他在《发起文化书社》中指出,现在全中国全世界都还没有新文化,只有“一枝新文化小花发现在北冰洋岸的俄罗斯。”1926年毛泽东在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多次提出农村教育要适合农民的需要,适合于农民经济之发展,并使农民得到解放,改变“农民没有文化”的状况。提出新文化“应为全民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显示了毛泽东文化为工农服务的思想。这表明五四以来毛泽东新文化思想已经萌芽。正象他在《讲话》中指出的,中国新文化事业的发展自五四以来就“帮助了中国革命,使中国的封建文化和适应帝国主义侵略的买办文化的地盘逐渐缩小,其力量逐渐削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另一方面,毛泽东对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工作给以充分关注,十分重视文化工作和文学艺术的发展。1934年毛泽东指出,要创造新的工农的苏维埃文化,苏维埃文化教育“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毛泽东这时不仅指明了新文化艺术发展的指导思想,而且提出了“二为”方向的基本思路。毛泽东文艺思想逐渐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有了巩固的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毛泽东在指导战争的同时,用了很大精力进行理论研究,进一步探索新文化艺术发展的道路。一大批文化人从上海等国统区来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推动了新文学艺术的发展。根据地丰富的文化生活和抗日战争丰富的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并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2年的毛泽东《讲话》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结合起来的光辉文献,它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成熟。在《讲话》中,毛泽东首先阐述了发展革命文艺,使文艺为革命服务,为工农服务必须解决的问题是“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学习问题”,但是中心问题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其次阐明了党的文艺工作和党的整个工作的关系问题和文艺界统一战线问题。其三还阐明了文艺批评的标准是政治标准和文艺标准的统一。其四毛泽东指出必须整顿文艺作风。其五提出文艺工作者必须以鲁迅为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就“一定能够创造出许多为人民大众所热烈欢迎的优秀的作品,一定能够把革命根据地的文艺运动和全中国的文艺运动推进到一个光辉的新阶段。”一系列文艺发展问题的解决,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证。

  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人被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毛泽东号召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掀起发展文化艺术的高潮。为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依据我国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依据文化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提出了文学艺术建设的方针,为中国先进文化艺术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方针和策略。

  二、毛泽东文艺观的基本内涵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刻而丰富的科学内涵,体现了毛泽东为革新文化艺术,实现中华文明复兴,振兴中华文化而开拓创新的伟人气概。

  第一,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性。毛泽东始终认为革命文艺事业,是打倒我们民族敌人,完成民族解放任务的一条重要战线。在人民的解放斗争中,要战胜敌人,只依靠们的军队是不够的,还要有一支文化军队,同封建主义的文化,同帝国主义买办文化进行斗争,在思想文化领域战胜敌人。党的文艺工作要服从党在一定革命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这说明了文艺工作在革命事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在《讲话》中指出,“革命文艺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齿轮和螺丝钉,……对于整个革命事业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⑨实践证明,在漫长的革命实践中,革命文艺工作为革命的胜利起了重要的宣传、鼓动、引导、激励作用。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气息,鼓舞民族精神的感人作品,促进了中华文化事业的发展,推进了社会的进步。

  第二,关于文艺工作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就指出,必须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劳苦民众。在《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党员作家,必须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知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的科学,文艺工作者不能是例外。”10文艺工作者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就为文艺工作确定了正确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11我们研究文艺工作就要从实际出发,学习中国社会,研究中国的实际,我们的文艺才能有丰富的内容。

  第三,关于文艺发展的方向。毛泽东一贯主张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广大的工农兵群众。文艺工作的中心问题,也就是“我们的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在《讲话》中,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12因为,“现阶段的中国新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13我们的人民大众就是广大人民,就是占全国90%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士兵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毛泽东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暴露敌人的残暴和欺骗,并指出他们必然失败的趋势,而对于人民群众、人民军队、人民政党则加以赞扬,鼓励他们同心同德,向前奋斗,完成革命的任务。同时要求广大的文艺工作者要善于接近工农兵群众,善于描写他们。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为工农兵服务,“我们才能有真正为工农兵的文艺,真正无产阶级的文艺。”141957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国家服务”15的命题,为革命文艺的发展确定了正确的方向。

  第四,关于文艺工作的任务。文艺如何去为人民服务,是文艺工作的第二个中心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艺,既然基本上是为工农兵,那末所谓普及,也就是向工农兵普及,所谓提高,也就是从工农兵提高。”16普及与提高都需要向工农兵学习,只能从工农兵群众的基础上去提高,沿着工农兵方向去提高,沿着无产阶级前进的方向去提高。中国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获得第一手资料,不能做空头文学家和艺术家。人民群众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但是艺术不是生活的简单重述,“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17这样的文艺作品才能惊醒、感奋、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因此普及是人民群众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群众的提高,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普及。

  第五,关于文艺工作的方针。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文艺批评的标准是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从政治标准来说,能促进社会进步,能服务于当前革命任务,能鼓动人民同心同德去奋斗的作品都是好的。社会实践及效果是检验主观愿望或动机的标准,我们容许包含各种各色政治态度的文艺作品的存在,但是反民族、反科学、反人民的文艺作品必须给以批判。从艺术标准来说,艺术性较高的是好的,或较好的,应容许各种各色艺术的自由竞争,但是低级的艺术必须批评。在此已有“齐放”和“争鸣”的思想。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总结艺术发展的规律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发展方针,使文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六,关于文艺队伍的建设。革命文艺是党的工作的重要战线,在革命斗争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搞文艺创作必须有一支高质量的革命文艺队伍。毛泽东认为,这一支文艺队伍“五四”以来在中国已经形成,抗日战争时期队伍壮大了,他们从全国各地来到延安,从事革命文化工作,担当起了发展先进文化,进行文学艺术创作的重任,为中华文化发展,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这支队伍要很好地为工农兵服务,必须提高他们的素质,进行文艺队伍建设。其一,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认真地学习群众的语言,认真地学习社会。其二,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对于中国和外国的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和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都要予以批判继承,对过去的文艺形式加以利用,但必须给予改造加进新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其三,文艺工作要做革命的功利主义者,为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服务。其四,整顿文艺作风,对文艺界存在的唯心主义、教条主义、空想、空谈、轻视实践、脱离群众等作风加以整顿,提高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素质。

  三、毛泽东文艺观的时代价值

  毛泽东文艺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为革命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指导作用,为我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虽然毛泽东在晚年出现了认识和实践的失误,比如一味强调“文艺从属于政治”,使文学艺术政治化;文艺在表现群众,表现时代上推向极端,甚至在“文革”中,用“文化大革命”代替了文化建设,用“革命样板戏”代替了文学艺术。但是毛泽东文艺思想闪烁的光辉和为我们这个民族走向新文明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跨入新世纪,中国人民面对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文学艺术事业仍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战线。再读毛泽东的《讲话》,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对我们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有重要而深刻的现实指导作用。

  首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HT〗指导思想决定文学艺术发展的性质。毛泽东一贯强调,文艺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号召文艺工作者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在文艺界有人撰文否定革命文艺传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评述不实事求是,认为过去革命文艺家投身革命是“错误”的,“断送了艺术前程”,提出文艺家就应远离政治、远离时代、远离群众,这种思想指导下,文艺界出现一片混乱。中国特色的文学艺术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线,要使其很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我们就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其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发展必须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发展方向。〖HT〗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总结历史教训,不再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而是强调“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18很清楚党中央调整文艺政策,是为了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地发挥文艺的特长,使文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如果认为不再提文艺从属于政治,就意味着文艺可以脱离政治、脱离革命和建设大局,可以不承担教育和宣传的义务,不再是实现崇高目标的手段和工具,这是完全错误的。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发展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正确方针。〖HT〗“双百”方针是毛泽东根据文学艺术发展规律而提出的。在“文革”期间,我党在领导文艺工作时,出现了一些偏颇,利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要求一切文艺作品都要直接反映一定的政治斗争,都要直接为某项政治任务服务,妨害了“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指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学艺术水平,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表演艺术成果。”19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社会生活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群众的文化水平提高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多样化了。毫无疑问,文艺工作的方式、方法,文艺创作的内容、形式、题材、风格,也应当有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文学艺术的发展,既要坚持“双百”方针,又要“弘扬主旋律,坚持多样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生动活泼、精益求精、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艺作品,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呈现出绚丽多彩的繁荣景象。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发展,重在建设。发展文学艺术,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学艺术队伍。当前不少文学艺术家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精心创造展现时代风云的作品。他们通过独立思考,通过对新时期文艺实践的反复比较,认识到表现群众的重要性,坚定执着地用自己手中的笔描绘时代风云,倾吐人民心声。当然也有少数艺术家,对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表现淡漠,对党和人民的革命历史和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英雄业绩,缺少加以表现和歌颂的热忱。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文学艺术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树立和加强精品意识,创作出更多的有艺术魅力的弘扬主旋律的艺术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21世纪是中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纪,我们要坚持毛泽东、邓小平的文艺思想,努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贯彻江泽民在《中国文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讲话》:“文艺要讴歌英雄时代,反映波澜壮阔的现实,深刻地生动地表现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建设,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作者:宝鸡文理学院讲师)